登录/ 注册
教育部日前发布的做好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明确,教育资源相对均衡的地方,鼓励逐步实行单校划片;教育资源不够均衡的地方,积极稳妥推进多校划片。一些市场人士据此认为,学区房价格将迎来新一轮上涨。这种看法值得警惕。遏制学区房乱象,并不是权宜之计,需久久为功,防止炒作学区房之风卷土重来。
部分机构推出成人化的儿童运动项目培训,通过制造教育焦虑、夸大宣传等方式误导家长和孩子参加培训,让“双减”政策效果打了折扣。
实现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是关键,有“破”更要有“立”。学生没了课外培训的“加餐”后,学校教育这道“正餐”的“营养”能否满足不同学生的成长需求?这是一道摆在各地教育行政部门、中小学校面前的必答题。
教育部将把非学科类培训监管作为新的工作重点,进一步完善监管体制,明确标准要求,加强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,加大执法检查力度,坚决遏制非学科类培训恶意涨价、超时收费等违背公益属性的行为,确保校外培训治理成效不打折扣。
2021年7月24日,对教培行业而言意义重大。这一天,“双减”政策正式发布,行业迎来新的变局。
商学院申请激增证明并非一时潮流,而是维持2020年的增长 调查发现,随着女性和美国代表性不足的群体涌向全日制MBA课程,国际学生数量回升
双减政策出台已过百日,将近而立之年的新东方(EDU.US)仍然在公众视线中备受关注。
如今,“双减”政策已经实施近4个月,不少家长反映,仍有部分教培机构为了躲避或者拖延退费,使出各种“花招儿”。教培机构的经营风险不应转嫁给学员和家长,让教培机构承担责任也不能仅寄希望于经营者的道德和良心,亟须监管部门进一步完善规则,严格执法。
“双减”新政颁布后,以学科培训为主体的校外培训机构面临着一场转型。
企业转型不易,无论转向哪个领域,都不能丢了初心、失了底线,这也是教培行业发展的深刻教训。
VR如何赋能中国职业教育?VR技术能否取代现场教学实践?如何加快培养VR专业高素质人才?20日,一场关于虚拟现实技术与职业教育融合的讨论在江西南昌展开。
受“双减”政策影响,加上疫情防控常态化,打卡周边博物馆成为父母们假期带娃的最佳选择。
“97.5%的家长对学校新学期减负提质各项措施和成效表示满意,其中六成以上表示非常满意。”中办、国办“双减”文件出台两个月,落实成效如何?根据基础教育“双减”工作监测平台的直报信息,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“晒”出了这样一组数据。
一个月前,华尔街英语大面积关停,英孚教育在微信公众号发表声明称,愿“接纳”华尔街英语无法完成课程的学员。
“双减”政策落地以来,各地大力推进校外培训治理,不过,新情况也“冒头”了。
“双减”政策落地,教育培训机构面临严监管,不少机构纷纷寻找转型之路,但也有机构“卷钱跑路”、人去楼空,不少预缴费用的学生家长面临维权难题,亟需引起相关部门重视。
根据羊城晚报消息,到今年年底,广州将认定10个市级和30个区级家政服务培训基地。经认定的市、区级家政服务培训基地,可获一次性补贴,补贴标准为市级基地每家30万元、区级培训基地每家10万元。
随着“双减”政策的持续落地,撑不下去的教培机构也越来越多。一位教育行业的投资人向《证券日报》记者表示,“双减”政策执行到位,教培机构的洗牌会持续加剧,几家头部企业在转型期间也会颇为艰难,中小企业难以为继。
“双减”政策下,不少教育培训机构老师的工作受到影响,一些人员被“优化”。对此,专业人士指出,这些从业者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,建议政府部门精准送岗,同时劳动者自身也要摆正心态,积极寻找新的就业机会。
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8月27日召开新闻发布会,介绍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种有关情况。哪些人群可以打加强针?接种疫苗后需要测抗体吗?学生开学是否要做核酸检测?一起来看——
所谓“双减”,第一是减轻中小学生的作业负担,第二是减轻中小学生的校外培训负担。不过,这只是政策的表面,政策的实质是根治义务教育阶段的“顽疾”
在孩子教育过程中,家长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。尤其在“双减”政策下,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,习惯了校外培训行业提供服务的家长该何去何从,需要接受培训,考一个“父母合格证”后“持证上岗”吗?
“双减”政策尘埃落定,教培行业积极寻找转型之路,随之而来的是人才招聘的变化。根据智联招聘近日公布的今年教培行业人才市场分析报告,目前初期表现是整体招聘规模小幅收缩,但整体来看原从事教师/教务岗位的求职者中,仍有六成期望继续从事原职业,业内人士对教培行业依然保有信心。
来源:中国教育新闻网“双减”在行动聚焦9个全国试点地区。大比例促进干部教师在区域内流动,小学一年级坚持“零起点”教学拓宽服务渠道,引入社会优质资源
近日有消息称,北京新东方(EDU.US)成立素质教育成长中心,下设艺术创作学院、人文发展学院、语商素养学院、自然科创空间站、智体运动训练馆、优质父母智慧馆六大板块,专注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目标发展要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