环闻网 - 环闻新闻尽在此

志华:我作为投资人为什么选择哲学研究学习而不选择金融学

环闻价值投资俱乐部 

以下文章来源于深度价值投资圈 ,作者张延昆

我相信一个人的思想在哲学的世界里,仰望的不是山峰,而是星空。

一个人除了形体面貌,还有内在的心思神韵。形体面貌可以通过锻炼、医疗等方式进行管理和维护,但大部分人一生都没有管理或者在意自己的心思神韵,任其自由发散。我看来这是一种浪费,对生命最重要的浪费。对心思神韵的系统性管理,我认为就是哲学思想。

虽然我是股票投资人,但是我并不想选择金融学研究。第一,现代金融学有一个假设:有效性假说。“市场有效性假说认为,在一个完全竞争市场中,不存在不对称信息与市场摩擦,影响未来平均收益的只是投资风险的不同。”意思是说,市场总是有效的,所有信息都已经反映在了价格上,市场价格真实有效,价格上涨代表风险小,价格下跌代表风险大。

这与我的投资思想是有相悖之处的。举个例子,有很多上市医药公司因为集采导致利润下降,通常也会导致股价暴跌。股价越跌越低,人们会觉得风险越来越大,觉得企业不值得投资。可实际情况是什么呢?首先集采肯定不是医药企业的“砍头刀”,而且我个人相信国家在集采政策方面的考虑是步步完善的,集采在慢慢推进当中,一定是惠及病人和医药企业的。进了集采的药品虽然薄利,但可以多销;而其他没进集采的企业,虽然可以高利,但有可能卖不出了,这样长期发展下去,对集采企业肯定是有好处的,有助于集采企业增加商业壁垒,甚至为弯道超车创造条件。另一个例子是发生在过去的奶制品行业的“三聚氰胺”事件,当时的主要责任企业是三鹿奶粉,可市场却将整个奶制品行业一并抵制,导致其他奶制品企业例如伊利股份也股价大跌。但事件与伊利股份有多大的关系呢?怎么就导致股价前后差异如此之大呢?那么前后的价格哪一个是真实有效的呢?所以,在企业内在价值的牵引下,企业的价格并不总是真实有效的。

而根据企业内在价值来看,与现代金融学认为的“价格上涨代表风险小,价格下跌代表风险大”也是相悖的,在企业内在价值不变的情况下,股价上涨代表的是泡沫变大,越高的价格买入实际上承担的调整风险就越大;相反股价下跌会消磨泡沫,越低的价格买入实际上承担的调整风险就越小。

企业本身的商业模式并没有改变,生产管理、人员安排都没有改变,但是售价却大大的优惠了,股价当中的泡沫也消磨了很多,这不正是一个良好的投资机会吗?这就是我的投资理念当中“市场不总是有效的,价格也不总是真实有效”的观点,也是我不选择金融学研究的一个原因。

第二,金融学偏重于实际操作,而在我认为,投资中更重要的是人对思想的控制,沉稳的心境和性格对投资的益处更胜于各种投资操作技巧。一来,投资市场很难通过不断的操作长期取得巨大的盈利,这个观点从近百年投资史当中就可以看到,有名噪一时的大作手,但大多结尾得略凄凉。而另一方面,一些恪守投资本质“买股票就是买企业”的大师,已经作为引领投资人的灯塔而闪亮了半个多世纪,例如沃伦巴菲特及搭档查理芒格。我们的投资理念和追求,注重从思想内部打败人性的弱点,从而在投资的本质上取得客观的收益。这也是我不选择金融学研究的一个原因。

所以,虽然我是股票投资人,但说到对思想的控制,对在内心思神韵的管理,这是我选择哲学研究学习的原因,我的投资终点是哲学。

本文选自 深度价值投资圈

  • 本⽂经授权发布,不代表环闻⽹⽴场。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。
  • 商务合作:010-53109100 hezuo@huanwenwang.com